

边界线
边界线是分化的视野中图形与背景的交界线,这条分界线越清晰

形基分明
要加强标志的整体感,还应做到形基(图形/背景) 分明。标志设计的图形常与背景有较大的反差,如把黑色或蓝色符号置于白色背景上。总之,图形与背景的反差越强烈,越引人注目。

相似、接近、连续原则
知觉组织上,相似、接近或连续的图形更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。在标志设计中,当涉及的要素(如文字、数字和图形) 较多时,为了简化特征数目,往往把这些要素进行分组归类。

对称与均衡原则
在视觉领域中,有一种对称及由此产生的“平衡”感的视觉效果。为什么人们对对称的形式情有独钟呢 ? 也许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多是对称的,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,逐渐接受并熟悉了这种对称的形式,而“熟悉”的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

闭合原则
闭合是人类的一种知觉倾向,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的形式 。人类已经习惯于环境中的直线和几何图形,能从过去的经验或相同的形式中推断或“填补”,人类确实具有对“完结假设”的推论倾向,将这种完形的闭合倾向运用到标志设计中,往往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。

共生原则
共生图形就是图形与图形之间边缘线的相互重合,图形与图形相互连接,构成共生的结构。当人们的视觉注视着某个事物时,从视觉心理上会相应地减弱周围物象的感知和注意,而当我们再移动视觉中心时,新的视觉对象便会成为视觉中心突显出来。

对比原则
有对比即有差异。在标志设计中,对比能使图形与背景容易分离,可使形态互为反衬、相互烘托,因而可增强标志的表现力。标志设计中的对比有形状对比、色彩对比、位置对比、质地对比等。突变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对比形式,是指图形在某一个位置上突破了整体的构图规律

分离原则
人们对事物的认知,通常是以视觉的完形为基础的,如果将某个独立的物体作分割处理,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支离破碎之感,这种支离和破碎违反了人们追求完美的本性,但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,达到出奇制胜、醒目夺人的视觉效果。

信任效果
一个深得社会公众认同和好感的企业,总是能顺利地推销它的产品和开展它的新工作,即使与其他企业做相同的事,销售相同的产品,也容易得到较高的评价。

缓和效果
一家形象良好的企业,当它于无意之中犯过错时,往往能比企业形象一般的企业得到社会公众更多的谅解,从而减轻社会舆论对企业的压力。

竞争效果
消费者对于形象良好的企业及其产品总会优先考虑使用,因此,这类企业常常能击败竞争对手,夺得优胜。一般而言,有知名度、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总比没有知名度、没有良好形象的企业能销售更多的客户与其他产品。

企业为什么需要VI设计
“企业为什么需要VI设计?”其实每个人都有灵魂,每家公司也是一样,每个人都有形象,每个品牌也是一样。人类拥有行为和思想,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独立不同的个体,那么企业的思想即 为企业CIS—企业/品牌识别系统。

什么是VI(Visual Identity )
企业为什么需要VI设计?”其实每个人都有灵魂,每家公司也是一样,每个人都有形象,每个品牌也是一样。人类拥有行为和思想,使得每个人都成为独立不同的个体,那么企业的思想即 为企业CIS—企业/品牌识别系统。

VI的影响力
人类对于陌生图形的记忆能力本身就比其他信息更加出众,而当下快速消费的互联网时代,清晰恰当而又统一的企业形象是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的重要法宝,这使得企业在广告与其他方式的传播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设计。
CI系统是由 MI(理念识别 Mind Identity ),BI (行为识别 Behavior Identity ),VI (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 )三个方面组成,在 CIS 的三大构成中,其核心是 MI,它是整个 CIS 的最高决策层,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

VI (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)系统包括:
应用系统:产品造型、办公用品、企业环境、交通工具、服装服饰、广告媒体、招牌、包装系统、公务礼品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