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联营模式的概念
目前的商品管理主要还是依托于品牌的运营方式,是加盟、直营,还是联营,不同方式之间有所区别。本次的讨论以采货制、中低档价位的快销联营品牌为主要讨论对象。

联营模式的优势
货品的排他性较高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都会有明确定的条款。客户在经营店铺的过程中,不允许掺杂非本品牌的货品,一经发现轻则罚款,重则强制撤店。

货品的调配更为通畅。
较为统一、完整,利于品牌整体形象的建立。一般情况下,在店铺装修时,品牌公司对整体硬件方面的要求都会比较高,也会有专门的工程设计人员负责。比如门头字、吊灯、道具、衣架、裤架、模特、收银台等硬件设施都会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。

联营模式的劣势
货品方面的库存压力是联营模式的痛点。大部分联营品牌在招商的时候,走的都是零库存的路线。即每季的货品,到季末时,客户销售不完的货品,可以全部返回公司。

联营模式下的商品管理
这一季的金额销售目标是1000万,如果实际成交折扣目标是7折,那你的订货额至少要做到1450万(以零售价计算)。这只是定了方向。接下来要有整体货品结构比例的预测、款式数量、SKU深度的预估、价格段分布、尺码占比、店铺等级、货品等级的划分、上市波段的确定等等。

配货(新款上市铺货、新店配货、在营店配补等)
新款上市铺货:在参考上市计划外,还要注意店铺整体货品的类别结构、色系陈列、尺码比例等是否合理。也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、穿着习惯等,并能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。

调拨(调拨频率、优先原则、跨区域调度等原则)
有的品牌会一周一次;有的一周一小调,两周一大调;有的一周两次;有的可能会半个月或是一个月。不管是哪种频率的调拨,都会有一定的优缺点。具体要采取哪种方式,主要取决于品牌的定位、配货深度,以及客户对调拨费用的接受程度。

商品管理范畴的延伸
供应链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提出的,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去搜索。在这里我只是简单抽一两个小的方面做一个链接。

建立品牌档案
首先,要从公司的发展需求出发。有价值的企划应该建立在实际业务需求和具体的情景之上;其次,要考虑品牌定位和品牌风格,然后进行市场调研;第三,对销售数据、竞品进行研究。不同的人对商品企划的定义也不同,所以也不必局限于现有的定义。

信息收集与分析
在品牌信息收集与分析过程中,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信息、竞争品牌分析、跟随品牌信息、流行趋势分析等等。

市场信息
市场信息如何获取?我们可以通过国外的时尚网站、国内微信公众号、竞品动态、市场走访、问卷、咨询公司等渠道获取市场信息。市场信息包含四部分:外部环境分析、内部环境分析、街拍信息、目标消费者市场调研。

竞争品牌与跟随品牌
如果用排名来说明的话,假设UR排在第三,第一是ZARA,第二名是HM,那么ZARA和HM就是UR的竞争品牌,而第四第五名就是跟随品牌。UR竞争品牌是ZARA、HM,而ZARA跟随品牌就是UR。UR最快是一周可以完成新品更换,大多品牌的上货周期是1-12个月之间

什么是品牌策划?
品牌策划是企业发现用户价值、传播价值,夯实用户认知的过程,即对消费者的心理市场进行规划、引导和激发,并通过科学手段把人们对品牌的模糊认识清晰化的过程。

核心竞争力
我们在前期做市场调研时,你要吃透行业,了解企业。即你的产品特点要做到别人无我有,别人有我优。当然,这个需要前期做大量的调查分析和同行比较。

品牌定位
这是很多企业或品牌掌控者在品牌创建起就应该认真的思考的问题,也是品牌思维的具体体现。通俗说,就是为品牌寻找合适的市场位置塑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。如可口可乐历经百年坎坷,从一种商品走入意识形态的范畴。它绝对称得上是一个“百年品牌”。

品牌文化
品牌文化,指品牌在经营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,它代表着品牌自身的价值观。就是把品牌人格化后